媒體之聲
[新華社]四川藏區小木耳助脫貧
【解說】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石里鄉下達石溝村,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駐村扶貧干部挖掘當地特有資源,將藏民世代用來燒火的青杠木作為種植木耳的載體,帶動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和不適宜種植農作物的荒地培育青杠木耳。
【同期】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駐村扶貧干部 侯吉才
我身后的這個是我們東方電氣集團定點幫扶下達石溝村的第一個產業扶貧項目,叫青杠木耳種植項目。為什么我們選擇這個項目,它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就是當地有豐富的青杠林資源;第二就是當地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合木耳的生長;第三就是我們當地的山泉水水質比較好。
我們通過這個項目起一個帶頭示范的作用,教會老百姓怎么樣利用我們當地的青杠柴的資源,種經濟價值比較高的木耳,將來我們要發展更多的個體戶,讓老百姓房前屋后都種上我們的青杠木耳,最終跟我們的鄉村旅游結合到一起,我們整條下達石溝都種有青杠木耳,形成木耳一條溝的情況。
這個木耳給大家帶來的收入就是我們這個木耳第一年種了之后可以管五年。五年期間一個棒所產的木耳,它的收入一個棒就25塊錢,相當可觀的。那么我們一畝地里邊可以容納5000棒的木耳。
【現場】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駐村扶貧干部 侯吉才
你把這個卡套一定要卡緊,知道吧,卡緊。但是這個閥門和卡套過幾個月之后就容易風化,最好在這個地方用鐵絲扎一圈。
拉下去,拉下去之后在那邊固定死。過來的時候在這個掛鉤上把它一個一個穿進去。我來拿著。然后理管子的時候,這個灑水孔朝上。
【同期】壤塘縣石里鄉下達石溝村黨支部書記 索更
在之前這片是荒地,我們改出來、平出來以后就成種植木耳基地。老百姓也是增加了一些收入,改善了一些生活。老百姓是有心愿、有信心,政府也是支持搞集體經濟,種植木耳。
【同期】下達石溝村村民 更讓謝拉
我一畢業就想創業,然后我到老家,哥哥他們啥子都在搞。他們也愿意幫我,然后我也很努力地想干這件事。借這個機會能學到技術,還能掙錢。
【解說】2018年以來,扶貧干部帶領村民示范種植超3.5萬棒青杠木耳,5年內可平均年產木耳7次,預計將給這個僅有300多人的村子帶來近90萬元收入。藏區百姓通過這個項目,掌握了青杠木耳的種植技術。隨著更多村民加入,青杠木耳種植成為藏區百姓增收的新途徑,有效鞏固了脫貧成果。
新華社記者張超群、高健鈞 四川壤塘縣報道。(完)